“洞房”一词最初的含义并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。
《楚辞.招魂》有句云“姱容修态,洞房些”,意思是幽深的内室里,满是面容姣好、仪态优雅的女子。
两汉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洞房,沿用的仍是《招魂》中的本义。
司马相如的《长门赋》据说是为失宠的陈皇后写的,武帝答应她傍晚会来,可是天色已晚,却仍不见踪影。她只得“悬明月以自照兮,徂清夜于洞房”。此外,洞房还常常与高堂连用,如“高堂邃宇,广厦洞房”(《盐铁论.取下》),“居则广厦高堂,连闼洞房,下罗帷,来清风”(《新论》)等等。
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洞房仍旧高高在上,与普通人的婚姻无关。陆机《君子有所思行》中有“甲第崇高闼,洞房结阿阁”一句,仍然是极写奢华的。
北周时,庾信《三和咏舞诗》曰:“洞房花烛明,舞馀双燕轻。”此处的洞房首次与花烛“携手”,但却不是描写新婚之夜的。
从唐代开始,洞房频频被用来指代男女欢爱的处所,借以描叙“闺情”。此时的洞房终于走出了宫廷贵族的高墙,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了。
“落叶流风向玉台,夜寒秋思洞房开”(沈佺期《古歌》),
“蟋蟀鸣洞房,梧桐落金井。为君裁舞衣,天寒翦刀冷”(无名氏《墙头花》),
“莫吹羌笛惊邻里,不用琵琶喧洞房”(乔知之《倡女行》)等,
都是例证。但洞房还不是专门指新婚卧房的词汇。
盛唐时佛教流行,洞房还曾用来指僧人的山房,王维有“洞房隐深竹,清夜闻遥泉”(《投道一师兰若宿》)的诗句。
从盛唐到中唐,洞房渐渐由它的本义生发开来,引申为新婚卧房。
比如:“洞房有明烛,无乃酣且歌”(刘禹锡《苦雨行》),“新妍笼裙云母光,朱弦绿水喧洞房”(顾况《宜城放琴客歌》),还有朱庆馀那脍炙人口的名句“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”(《闺意》)。
此后,洞房就慢慢变为新婚夫妇卧房的专称了,“洞房花烛夜”也成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了。
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,可以算作是婚礼的高潮。
各地皆有其闹洞房的习俗。
闹洞房除逗乐之外,还有其他意义:
据说洞房中常有狐狸、鬼魅作祟,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,增强人的阳气,因此有俗语:“人不闹鬼闹”。
闹洞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,能增添热闹气氛,驭除冷清之感。
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之为“暖房”。
旧时代男女结合多是经人介绍,相互之间比较陌生,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陌生感,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。
此外,闹洞房还能使亲友彼此熟识,显示家族的兴旺发达,增进亲友间的感情。
闹洞房是“三天不分大小”,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。
被捉弄取笑时不能生气,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,当然点到为止而宜。
日记坊rijiFanG.com- 文章发表:九天
- 本文地址:https://rijifang.com/index.php/post/13722.html
- 声 明: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!文章部份资料来自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尊重原创,注重分享;如涉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删除!
- 上一篇: 民间谚语:“男怕柿子女怕梨,母猪最怕西瓜皮”,下半句更需留意,一个农村人才更懂的俗语!
- 下一篇:没有了